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纪蔚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长故事] 离别四十年 今日回延安(道镇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0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0 编辑

          从家里通向外边的小路,也是去水井挑水的必经之路。别看这个坡不大,可是只要下点小雨,上坡下坡就很湿很滑,走路都困难极了。


    记得非常清楚,上坡之后下了这个坡就是水井了。


    水井还在原处,只是上面盖了个小棚子。


           老乡说,现在有了自来水,水井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只是有时自来水停水时备用。当年每星期去县城上学前,我都是把家里的两个大水缸挑满,大约要12挑水。锻炼得后来到北京上学参加抗旱劳动,一天挑水60华里,一步不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0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0 编辑

          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村里通了电,以前点的是煤油灯,穷一点的人家把一个墨水瓶做个铁片盖子,穿上一根棉绳就是煤油灯了,我们从北京带去的马灯都算是高档货。这些东西今天摆在酒吧里,可是不错的装饰。


          厕所也有些变化,居然有了石头搭建的。记得以前多是个破棚子,你拉屎的时候狗就等在外面,拉完后狗进去就把屎给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0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1 编辑

          因为我家的居住条件太差,后来调整到了住在道镇南边的另一个老乡家。那家原在北京军队里是团级干部,因故回到老家,退伍费拿得不少,盖的窑洞当年也是道镇数一数二的。不过夫妇二人也已去世,孩子们也都出去了,没能见到,院子也没能进去,又是一桩遗憾。


          只能隔着院墙拍照了,正中间那孔窑洞是我家住过的。窑洞原本是青石的颜色,当年因为要拍电影《万水千山》,这排窑洞显得太新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故剧组给涂刷成了这个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1 编辑

    道镇新修建了一条新街,应该就是原来的210国道,而新的210国道改绕洛河边去了。


    镇内也新修了一条街道,可以一直通向道镇中心学校和后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1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1 编辑

          而原来道镇的老街已经面目全非,几乎就是一条废弃了的街道。记忆中的铁匠铺、卫生院、商店、屠宰场…,都已不见踪影。








          屠宰场旧址,以前很喜欢去那里玩,因为那里养着两只狗。狗天天吃屠宰场的下脚料,体型巨大,眼睛血红,有点像小狮子。不过天天见人,性情还是很温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1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2 编辑

    去的那天,道镇的街口正在上演黄陵县剧团的大戏。


           看戏的道镇人。陕北人也许是我见过的最朴实的人了,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高原上祖祖辈辈的辛勤劳作,与世无争,自称为“受苦人”,去过就知道,这是个再贴切不过的称呼了。在那个混乱年代,也正是这些朴实的“受苦人”接纳和养育了我们,对他们,我们永远有着一种亲切和感激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2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3 编辑

           四十年过去,道镇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住起来比较潮湿的土窑洞都废弃了,代之以青石窑面或者全部用石头箍成的窑洞。但是与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显然微不足道。总的感觉是,延安地区因为煤炭和石油富了,有的地方不逊于鄂尔多斯,但是富了谁、富了多少人不知道,对于众多的百姓来说,变化实在不大,他们与富绝缘,望富兴叹,过的依然是最底层大众的生活。










    窑洞里面条件也好了些,墙上、炕边、锅台都镶上了瓷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2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4 编辑

           忘了问道镇现在烧火做饭使用什么燃料,过去都是烧木柴。当年我们家里都是买木柴来烧,一分钱一斤。刚到道镇的时候,我们一群半大小子看到满山的树木,以为砍柴很容易,于是自发的组织起来进山,想自力更生一下。进山才知道,活着的树木是不能砍的,砍下来也不能烧,只能找那些枯死的树木。要找到这些死树,20里路以内是没有的,于是第一次进山砍柴铩羽而归。

          柴砍不到,劈柴却是必要的功夫,因为买来的木柴太粗,也有些潮湿,不能直接烧,一定要用斧子劈开才能烧。



          我想找一把当年劈柴用的斧子看看,这老汉二话不说,转身就去他家的窑洞里找斧子去了,陕北人就是这样热情而实在。


           陕北的斧子威风凛凛,长把,有分量,用起来得心应手。当年进山砍柴,就是一把斧子一条绳子。这斧子是镇上的铁匠铺打造的,相当给力,一棵树几斧子就砍下来了。要是劈人头,估计一下子就两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3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5 编辑

           可能是因为去的时候年龄不大,学习语言的能力强。相隔几十年,居然还能和当地人狂喷陕北话。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我是北京出生,在陕北只呆了不到两年。都认为我是陕北人,出去上学后留在北京工作呢。这就使得和当地人的沟通全无障碍,亲近感油然而生。

          路边碰上这老汉(老汉?),一问刚50出头,当年他才是个7、8岁的娃娃,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老汉的婆姨,抱着他们的小孙子。


    道镇街上也有了时髦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2:3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纪蔚明 于 2015-7-30 01:06 编辑

           道镇旁边的洛河川,看来水不多了。当年的洛河,平日里看着不宽,可以一旦发起洪水来还是相当凶猛。河面一下子宽达百米以上,河里翻滚着上游冲下来的很多东西,几乎什么都有:衣柜家具、自行车、西瓜、树木、猪,甚至还有人的尸体。胆子大、水性好的老乡有时借着洪水捞些柴木,也有好心的老乡捞出尸体排在岸边等待上游的亲人前来认领。


           在这片河滩上,我也参加过队里的劳动。为了节省粮食,陕北农民每天吃两顿饭:因为当时没有计时工具,早上鸡叫出工(5点多),从山上往家里背谷子两趟,吃第一顿饭(9点左右),这顿饭是半干的,饭后接着干活,在这洛河滩上看到南边方向铜川—延安的长途汽车开过来了(下午4点多),也就是收工的时间。这时候已经饿得不行了,所以要吃干。吃完饭呢,一般就洗洗睡了,否则点灯还要花费煤油钱。那个年代,陕北农民过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当年在洛河中大石头上的留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还没有登录,请在网站上方登录框内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