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涉农政策] 农村剩男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31 10:06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0:16: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报告中明确提出:目前我国剩男多在农村,剩女多在城镇。《报告》指出,在我国城乡差别较大、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加上人们在择偶过程中的婚姻梯度挤压,婚姻匹配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转移。所谓婚姻梯度挤压,指的是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如城镇男性找农村女性增多。如此,在一些贫困地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大龄男性择偶困难。笔者认为,农村剩男问题已经逾越了个人问题的界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应该从社会层面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性设计一些帮扶措施,来逐步缓解农村剩男的择偶窘境。

            农村剩男日渐增多是社会发展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由于调查点数所限,卫计委的报告并没有得出农村剩男的确切数字,但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农村地区剩男逐步增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相信对农村有所了解的读者对此都有同感。我国多年存在着的生育性别失调是造成农村剩男增多的一个社会性原因。近些年来,我国新生儿比例一直是男高女低,而农村地区的男女性别比例差就更大,这就从基数上为农村男性寻找配偶增加了难度。多年存在着的而且短期无法根本改变的城乡差异,是造成农村剩男增多的又一社会性原因。而这一社会性原因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女孩子到城里打工人数逐步增多之后,就更加容易显现出它的现实影响。因为农村女孩子一旦走到城市去工作和生活,再回到农村去找对象结婚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据笔者调查,农村剩男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接受适宜教育的机会不多,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在西部一些经济欠发达农村,还有“光棍村”、“光棍组”的现象。这些剩男集中在某一个区域里,发展经济的热情不易提高,还会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程度的隐患,同时也容易成为买卖妇女特别是跨境买卖妇女的犯罪发生源。近些年频频出现的“越南媳妇”就是个明证。跨境买卖媳妇行为,这本身就不具备合法性,其中也时有骗财之徒,对当地的社会治理和剩男家庭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说,农村剩男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问题,但本质上是个社会问题。

           农村剩男问题让笔者联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女性兴起了一股“嫁老外”潮。在那段时间里,不管老外的条件怎么样,都会引来许多中国女性“想嫁”的关注;一个中国女性,如果嫁给了一个外国人,骤然之间会觉得自己成功了许多,别人也会对她另眼相看。但如今,这股浪潮早已成为了明日黄花,因为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中国经济发展了,早先那种通过嫁给一个老外来改变自己生存处境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而嫁给老外之后文化差异带来的弊端则显得突出起来。这一变化说明一个道理,无论是谁,要想解决好择偶问题,首先还是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社会价值。

            所以,解决农村剩男问题首先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要提高农业经济生产水平,提高农民收入;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路电水网通,生活方便,进出自如;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变“脏乱差”,重现青山绿水蓝天;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让农民安居乐业。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个农民都学到一门技术,或在村里科学务农,或出去打工挣钱,并提高农民的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逐步缩小农村男性与城市男性的差距,提升农村男性的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选择性生育的引导,逐步降低农村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要让农民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像关注农村“三留守”等群体一样,关注农村剩男这一弱势群体,可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专门项目对这一群体进行帮扶,以尽可能让更多的适婚农村男性享受到幸福的婚姻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还没有登录,请在网站上方登录框内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