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视野] 国际博物馆日|分析了两百万件文物,一份观展指南送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3-22 09:42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16:47: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琦丽 于 2020-5-21 16:48 编辑

    近期,疫情期间不少关门的博物馆,正陆续开始正常运营。
    据北京市文物局4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地区的博物馆自5月1日起陆续恢复开放。而在今年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6日至5月18日三天,上海市全市87家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4家博物馆半价开放;同时,全市100家博物馆全年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去博物馆看文物,这些字你会念吗?
    去博物馆参观文物,普通人或许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知识储备不够。王泽卉的论文《博物馆文字说明现存问题及优化对策》曾经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山西省博物院展出过“饕餮纹铜罍”、“窃曲纹卮”、“兽面纹鬲”,这三样陈展文物在博物馆中的说明,只有文物所处年代和出土位置,并无其他信息。如果如此,大多数人不一定会读这三样文物中存在的“罍(léi)*”、“卮(zhī)*”、“鬲(lì)*”字,便更无从了解这三样器物有什么功用了。
    2019年,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公示了共235万件“馆藏文物*”的具体名称;235万件文物中,有多少这样带有生僻字的文物?这些文物们,又有什么特征?


    全国有2/3的博物馆,你去了看不到文物
    据2019年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博物馆,没有任何拥有“馆藏文物”的记录。
    没有馆藏文物,那么这些博物馆平日展些什么呢?虽然我们无法得到这些“无文物”博物馆日常展品的信息,但从它们的名称来看,这些博物馆展出的主题似乎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就展出的实体物品而言,工艺品/工业产品、天然器物、食物/药品是这些博物馆的主要主题。
    在这些实体物品门类中,全国有61个含“陶瓷”的博物馆、33个含“酒”的博物馆、23个含“奇石”的博物馆。分别为其主题类别中数量最多的博物馆。而在食物类别中,除了酒;还有稻米、西瓜、火锅、瓜子、烧饼……各类各样的食物都有可能会在博物馆中展示。
    除了展出实物,一些非物质的概念如“文化”、“民俗”也是这些“无文物”博物馆的常见主题。“酒文化”、“茶文化”是所有“文化”中,最常被搬进博物馆里展示的。
    历史人物(团体)、历史遗迹、历史事件,也是这些“无文物”博物馆的重要主题之一。
    如果仅论纪念个人的博物馆,那么纪念**的博物馆(旧居)在所有近现代人物中数量最多;诸葛亮的纪念馆(武侯祠)在所有古代人物中数量最多。而如果论纪念某个特定身份、团体的纪念馆数量的话,这类博物馆以“烈士”和“将军”为主题的数量最多。
    纪念古代史迹的博物馆中,“汉墓”、“古城”等主题最常见。而纪念近现代史迹的博物馆中,革命史迹、战场遗址、红军指挥部旧址等十分常见。


    这些无文物博物馆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据国家文物局的《全国博物馆名录》,我们发现大部分“无文物”博物馆,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县级市的这类博物馆也不少。这些博物馆绝大部分没有“评级”,对外免费。可以说,这些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博物馆,才是中国大部分群众身边可以触及的基层博物馆。
    许多论文指出,相当一部分的基层博物馆面临着无人问津,经营惨淡的问题,博物馆之间发展情况极为不平衡。
    知乎网友“刘斯坦”曾经在知乎上评价到:由于中小城市博物馆发展的不好,中国绝大部分人,应该都没去过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居住地压根没有博物馆,导致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博物馆是去大城市旅游才会参观”的想法。或许这个评价,是目前对博物馆参观情况的一个较好概括。

    注:
    *据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登录规范》,馆藏文物是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的文物。数据截至2019年5月16日。
    *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五大名窑:指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还没有登录,请在网站上方登录框内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