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外快繁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1: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植物快繁技术是古今中外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哈伯兰德(G.haberlandt)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每个细胞都像胚胎细胞那样经体外培育成为一棵完整植株的伟大预言,指引着中外无数研究者开始攀登新的科学高峰。1958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用胡萝卜根体细胞培养成功完整植株,开花结实,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组织培养技术程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此带来了植物形态、细胞、生理、生化、遗传、育种、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一系列学科的重要进展。世界许多国家已用于高价值的花卉、果树、蔬菜、油料、糖类作物及名贵中草药的繁殖。但大多数均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只有少量品种已进入工厂化生产阶段。40多年来,真正面对大多数生产上急需、量大、价格低廉的无性繁殖苗木,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存在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步骤繁杂,技术易传性差,试管苗弱,成活率低,推广难度大等缺点,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力还相当有限,真正形成产业化的植物品种在世界范围内不超过上百个品种。至今,该技术还主要掌握在科学家手中,停留在试验室范围内。虽然几十年来无数科学家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提高繁殖系数方面做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由于千千万个普通生产者不能直接作为该生产劳动的主体投入,因此试管快繁技术仍不能在大范围内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有些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机械化苗的生产上进行探索,可是能否在生产繁殖上起重要作用,还要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我国科学家经过努力,已研究成功可快速繁殖的植物很多,但目前每年正常较大规模投入工厂化连续生产的植物品种只有10种左右,如各种洋兰、香蕉、甘蔗等。常规育苗如扦插、嫁接、压条、分株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应用了2000多年。目前国内外不仅还在使用,而且是无性繁殖领域主导生产技术.它技术简单,容易推广的优点决定了它使用寿命很长。但繁殖较慢,大规模连续生产的特性差,尤其是在推广一个新品种早期时,由技术方法特别浪费种质材料,繁殖效率特别低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用许多植物的一叶一芽类似试管茎段、茎尖培养的微型材料直接接种在辅助有简易条件的大田沙床上,从第二代起大多数植物4-11天开始获得再生完整植株,每30-60天繁殖一代,繁殖系数达到2-15以上,比试管内快繁系数高。在完全离开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快繁的所有条件下,以最低成本实现了多种植物在试管条件下才可能达到的或更高速的高效快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还没有登录,请在网站上方登录框内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